10年专注汽车贴膜产品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汽车贴膜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陈经理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趋势]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呈现“旺季一现”

时间:2023-11-03 作者:admin666ss 点击:

证券时报E公司消息,中原证券指出,9月份,汽车产销快速增长呈现“旺季再现”的大趋势,带动企业企稳回升。汽车出口趋势强劲,新能源汽车大幅增长。随着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海外认可度的提高和服务网络的完善,市场前景持续向好。9月底,《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正式下发,进一步增强了行业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国内强势自主品牌车企竞争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提升趋势明确,行业供需总量释放。他们看好外部影响缓解后的行业增长潜力,电动化智能化自主品牌崛起的主线不变。

让储能行业痛苦的是“外扰”,不仅动力电池需求加速增长挤占了储能电池的供给,也让电池企业对储能市场预测不足。还有“内忧”是电池产能还需要经历周期,商业模式不经济影响安装积极性。

细胞供应缺口

10月18日,“储能企业已暂停接单”的消息开始在市场发酵。受此消息影响,10月19日储能指数和动力电池指数在三大指数低开低走的情况下逆势上涨。截至当天收盘,分别上涨1.26%和1.68%,包括德赛蔚蓝锂电芯余金龙世嘉科技等多只股票封板。

他表示,不接单的角色更多的是项目的EPC方或者是纯粹的系统集成厂商。他们之前出价较低,可能是因为没有预测到后续的价格上涨,甚至预测到第四季度价格会下降,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如果按照这个价格进行整合,EPC方或者投资方签订的供货协议肯定是亏损的。在这种“上下夹击”的情况下,毛利率基本为零,不接单很正常。

电池预判断不足

为什么高增长的储能行业也面临开工率不足电池紧张的局面?

由于动力电池需求的加速增长,储能电池的供应受到挤压。当锂电池企业不遗余力投入一场产能扩张竞赛时,生产周期就成了横亘在对方面前的障碍。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趋势]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呈现“旺季一现” 热门话题

第二个障碍是,为储能企业提供锂电池并不是电池厂商出货的首选。

“电池企业对储能市场预测不足,大部分产能以电源市场为主。”刘墉指出,“储能市场还没有达到大规模发展的阶段。上半年新能源储能项目并网投产数量接近1GW,与动力电池市场相比,产能需求不高。今年储能项目招标规划待建项目多。但在商业模式确定之前,电池企业暂时无法预测实际年需求产能,谨慎扩产。”

同时,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高于2021年市场预期,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大幅增长。

结合上游原料供应规模和下游相应需求,当前电池厂计划产能的激进扩张也引发了业界担忧。欧阳明预测,“2025年可能出现电池产能过剩。”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锂电池龙头企业的规划中,设立储能电池生产线正在提上日程。

这是因为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追求的工艺和产品目标不同。——动力电池追求高能量密度,不要求长寿命。而储能电池追求的是长寿命高一致性,对高功率的要求不高。因此,两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预测,到2025年,电化学储能装机增量有望达到12GW,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40GW。其中90%以上将以锂离子电池为主。

虽然新能源发电并网的“强制调储”为市场需求提供了一定的刚性门槛,但目前储能企业对电池涨价仍然比较敏感。

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格屡破新高,精锂矿拍卖价格再次打破历史纪录;另一方面,储能发电的经济性不明确,或者可能会损害下游安装的积极性。

以储能企业首选的280Ah电芯为例。目前大部分运费都在1.1元以下,比上半年高,成本已经有压力。当规模累积到MWh级GWh级时,“每Wh减少12个点,影响很大”。

至于目前的电池短缺是否会影响年底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情况,刘墉认为,这对有约束性供应协议的项目影响不大,但临时项目或不确定项目的抢装时间可能会受到影响。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