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的‘同事’越来越多地变成了机器人。 ”在云龙粮机工作十多年,现任技术总监管文武见证了企业“机器换人”的变迁。
作为粮食机械生产行业的龙头,云龙粮食机在生产智能更高的机械的同时,加大投入,改进技术,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升级。
“目前,企业已将机器人平面关节精密重载组装,建成新型智能农机装备生产线5条。 ”管文武表示,“机器换人”不仅为企业降本增效,而且使生产流程更科学规范,产品质量更精准可控。
像云龙粮机一样,如今走进阜阳很多工厂,人头攒动,看不到工人来往的生产场景了。 相反,机器挥动手臂,装运车辆穿梭,一台强大的工业机器人出现在生产线上,代替人完成危险复杂繁重的工作,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正在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工厂。
阜合现代产业园区安徽江淮汽车阜阳分公司焊接生产车间,9台焊接机器人熟练,操作准确,轻松完成了原至少20名工人的工作量。
在阜阳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徽强旺集团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了从生产到灌装的各个环节自动化,每条生产线只有一名工人常态巡查。 企业职工人数从1200多人减少到200多人,产能从原来的日产200多吨上升到现在的600多吨。
安徽省金种酒行业已实现无人智能灌装,中航开乐工厂70%以上的工作由机器人完成……通过自动化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技术红利”替代传统“人口红利”,工业机器人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从“机器换人”到智能制造,从数字化工厂到“未来工厂”,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我市始终把数智能能源作为新“智能制造”最强大的引擎。 为了撬动全行业智能化技术改革,我市加大了政策奖补力度。
目前,全市累计推广工业机器人900多台,今年推广200多台; 全市建设6个省智能厂40个省数字化厂的301家企业通过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