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资本的耐心会持续多久。
陆明霞的每日财务报告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百济神舟总营业收入42.1亿元,同比下降13.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从去年的24.93亿元增加到66.64亿元;扣除非净利润66.77亿元后,去年同期为25.07亿元;营业亏损6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0.63亿元。
百济神舟表示,上半年营业利润亏损主要是由于合作收入减少27.74亿元,美元升值造成汇兑损失7.71亿元。根据公告,去年同期,百济神舟的合作收入为33.08亿元,但今年上半年仅为5.34亿元。
除了亏损,百济神舟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其高研发投资。因此,其未来生存的关键可能取决于能否有效控制庞大的成本,并将产品线尽快推向市场。然而,理想的着陆并不容易。
核心产品的卓越性能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白暨豚中国目前的表现仍然值得称道。
[手机资讯]
去年上半年,百济神舟的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去年上半年确认了大量一次性产品的外部授权。如果不考虑一次性产品许可收入的影响,2022年上半年,百济神舟的产品销售收入将达到36.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83亿元,增幅为132%,仍超过市场整体预期。
这主要是由于公司产品百日咳和百日咳的出色表现。
同期,bayozer的全球销售额为15.1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17亿元增长了363%,表明全球最佳类型的潜在Btk抑制剂正处于快速大规模的销售增长期。
可以说,PD-1电路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下一轮的竞争将逐渐转向全球市场。然而,白鳍豚神舟PD-1替利珠单抗在出海时遇到了相关问题。在7月发布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中,诺华提到,根据FDA的反馈,诺华及其合作伙伴百济神州已取消提交美国大适应症非小细胞肺癌上市申请的计划。
百济神州公司该产品的收入增长可能是不可持续和不稳定的。
三人涉嫌“资金周转”
虽然由于大型产品的贡献,收入显著增加,但仍然不可能显著减少损失,更不用说将损失转化为利润。
事实上,它很幸运地得到了类似资本市场的支持。去年12月15日,百济神州在香港科技创新局首次公开募股中筹集了200亿元,几乎是两年前在香港筹集的70.8亿港元的三倍。
另一方面,是否有必要夸大研发和销售的投资,从而全年不盈利,这绝不是商业公司的发展模式。百济中国不是慈善机构。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股东不可能年复一年地承受巨额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百济神舟核心研发人员本勇、黄伟娟先后申请辞职。辞职后,本勇将以全球研发总监特别顾问的形式完成相关工作的顺利过渡。此外,百济神舟也被列入SEC退市名单,风险不容低估。
现在,2022年的过半时间里,仍有足够的资金“燃烧”白鳍豚神州港科技创新委员会的上市。然而,如果长期没有利润,我想知道资本的耐心会持续多久,以及退潮后谁将“接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