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
文件指出,要深化虚拟现实在行业内的有机融合,包括教育和培训。
?文件摘录?
从粉笔黑板到多媒体
到智慧教育的互动屏幕
然后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
全息显示和其他技术
技术的不断变化和进步
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首都校园。
这样的场景早已悄然出现。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
5 G VR赋能学生成长
2019年,北京首个5G网络下的VR教学服务项目在朝阳实验小学幸福校区投入使用。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数学《确定起跑线》英语《植物生长》理科《认识太阳系》音乐《曾侯乙编钟》美术《梵高 星月夜》 …学校里会教VR。
学生戴上VR眼镜,可以在全动态视频中‘旅行’,进行沉浸式学习。
在以往的理科课堂上,空间月相成因等宏观知识只能通过照片或视频来教授,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而一些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很难理解。
学生戴上VR设备后,可以亲身感受,将心智想象转化为视觉直觉,不仅有效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使学习效率更高。
学生在《认识太阳系》课程中使用VR眼镜了解宇宙中的恒星。
学生们自由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学校使用的VR设备也可以调节,可以满足800度近视的学生裸眼观看的需求。
另外,5G网络可以有效解决VR视频资源的堵塞问题,让学生在观看时基本没有眩晕感。
北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
VR教学让解剖学更温暖
解剖学是医学生的一门基础课。但长期以来,却面临着教学标本不足的窘境。
从2010年开始,北京大学将“虚实结合”的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引入人体解剖学教学。随着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VR数字人体教学交互式AR教材和个性化医疗虚拟诊疗操作教学。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张伟光教授介绍:
一个学期,学生的解剖课占1/5,20个小时左右是大教室的理论课;而且4/5的课,大约60个小时,都是在解剖实训室小班上课。
张伟光教授和学生们
实习室既有真实的人体标本,也有虚拟现实设备。理论课结束后,学生们一边解剖遗体,一边来到实习室进行VR操作。
打开便携式VR解剖教学系统,一个高大立体的人体出现在学生面前。
复杂精致的人体结构层次分明,通过操作手柄,可以随意进入颅骨,来到蝶骨一侧。您可以放大缩小和旋转选定脊椎中的任何脊椎,并沿着神经和血管一直到肢体的末端.
有了老师的讲解,知识变聪明了,人体解剖好像也没那么复杂了。
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模拟都是在网上进行,最后可以在一般老师身上少砍一刀;但在一般老师身上少切,就可以减少对临床病人的手术。
虚拟现实与临床解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更有助于他们的专业成长,让解剖学成为一门更有温度的课程。
北京理工大学
VR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2021年6月,北京理工大学“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正式落成。
该中心借助最新的数字虚拟仿真技术和大规模学习空间,成为全国高校首家实现思政课智能交互和沉浸式学习的“虚拟模仿”学习平台。
在这里,它可以容纳100人进行虚拟现实思想政治
一堂思政课,全班同学可以“穿越”百年党史,在“视听触觉”中获得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学生在互动VR体验室体验
红军穿越了雪山草地。
利用数字技术的“时光机”,北京理工大学老院长徐特立还可以亲自为学生讲授思政课,带领师生回到1940年延安的窑洞,讲述中共第一所理工大学的故事。
老院长在延安做了一次思想政治教育的讲座。
借助专业化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平台,高校思政课从内容到形式都“活”了起来,实现了“听之入耳,思之入目”的教学效果。
前所未有的虚拟学习场景
让学生在虚拟的多维空间中
自由创造和探索
用科技赋能学生成长
未来更有前途!
其他热点
修改|白云
终审|宋光辉
您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