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幼小的情结,父母的态度要积极有策略。
父母必须清楚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换。 提醒学生做小学生的父母,主动询问和请教有小学生的家人和朋友,主动获得相关信息和经验,包括了解这个阶段的心理感受和处理各种教育问题的经验等。
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休息时间。 与孩子一起制定新的家庭生活日程,在原家庭生活日程中适当增加与孩子一起学习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父母自己要遵守休息时间,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分析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 客观分析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能力习惯学习态度等,让孩子进入小学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数不胜数,帮助孩子成长,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包容理解和支持。
温柔的陪伴会为孩子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
经常聊天,共同搞好心理建设。 父母可以在家里和孩子说很多小学的事情。 例如,小学的学习生活和幼儿园的不同。 另外,通过给孩子分享自己小时候上过小学的趣事,也可以多和周围的小学生接触,建立孩子积极的入学期待。
陪同游戏,让幼儿感受学习的乐趣。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游戏仍是这一阶段幼儿最热衷的活动。 理想的幼小衔接应该是回归幼儿本真,让游戏继续下去,融入其中。 在闲暇时间,与孩子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可以在加深亲子关系的同时,开发孩子的智能。
亲子阅读,给幼儿良好的期待。 父母可以充分利用亲子关系图画书,通过亲子共读情境表演等,为孩子增添正能量。 另外,“小学生活是什么样的? 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老师是什么样子? 能交到什么样的新朋友? ……"
学前教育专家虞永平教授说,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跨越鸿沟走进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和过渡。
我相信只要父母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运用恰当的教育策略,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温情的陪伴,就一定能让孩子顺利实现童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