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增长确定性高弹性好上半年利润增长中位数超过600%的锂矿板块,仍是部分基金经理今年的重仓股。
但4月底以来,由于锂矿个股累计涨幅过大,加上市场对2023年供需关系好转的预期,该板块已连续两周回调。 截至7月20日,锂矿指数从高点至最大回升幅度接近14%,个股回升幅度更加明显。
然而,21世纪资本研究院注意到,包括第三方行研机构卖方机构在内的预期开始松动。 在进口矿成本下半年需求保持刚性的支撑下,碳酸锂等产品价格有望下一步重拾升势,被认为将挑战前期52万元/吨的高点。
在上述行业预期兑现的情况下,部分锂盐厂三四季度利润在上半年高基数的背景下将继续走高,这可能导致二级市场对板块整体预期的重新调整。
矿端锂盐环节矛盾加剧
和其他循环行业一样,锂盐价格与企业利润呈正相关。
在碳酸锂氢氧化锂大幅上升的背景下,整个行业处于利润大幅增加的状态。 据统计,除中矿资源外,其他主要锂盐厂商二季度利润规模呈环比扩张趋势。
但衡量利润率高低的因素还包括原料成本,这是下半年影响行业利润率高低的关键。
这不仅反映了当前市场的供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长期价格”,因为上述拍卖的交易价格参考性很高,而且发货时间相对滞后,例如13日的拍卖发货日期为8月25日至9月25日
华西证券晏溶团队统计结果显示,2021Q4和2022Q1澳大利亚锂精矿长协价格分别为1600-1800美元/吨2500-3000美元/吨,几乎环比增长一倍,而2022Q2
在此背景下,下半年锂精矿进口价格仍将大概率上涨,挤压国内大部分锂盐厂商的利润空间。
根据6188美元/吨的成本计算,各机构获得的碳酸锂生产成本每吨在43.9万元至45万元之间。
目前国内工业级和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均价还仅为46万元/吨48万元/吨。 相当于用价值6000美元的锂精矿生产,锂盐厂利润已经微乎其微。
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锂盐企业可以通过此前成本较低的原料库存,平滑公司的成本曲线。
例如,2021年第四季度锂精矿采购价格为每吨2000美元,今年第二季度采购成本为5000美元,平均成本为3500美元。
然而,上述原料管理的方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低价原料库存供不应求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锂精矿不断提升,依赖长协进口的锂盐厂成本曲线也将水涨船高。
综上所述,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现阶段锂盐价格只是受制于需求侧处于复苏阶段,此前低价原料库存尚未完全消耗,整体利润状况还比较充足,因此锂精矿锂盐价格暂时处于平衡状态,但
下半年将迎来“窗口期”
破坏这种平衡的选择有两个。 一个是进口矿降价,另一个是锂盐价格上涨。 这样锂盐环节就可以确保自己的利润空间。
与强劲的矿端供应相比,显然第二大可能性较大,但从多年碳酸锂等产品价格走势来看,下半年也将进入价格调整的“窗口期”。
本轮锂盐上涨周期,2020年处于探底阶段,2021年行业盈利能力迅速回升,2022年高位呈现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其中,除2017年外,截至2018年,其他年份二三季度锂盐价格不太好,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征。
背后的原因是天气因素导致的供应方弹性问题。
以盐湖股份为例,虽然这几年通过技术实现了秋冬生产,但整体产能明显不如二三季度释放。
百川盈孚追踪的碳酸锂产量数据显示,今年12月,青海省月度产量为5000吨出头,34月上升到6000吨,到今年6月大幅增加到8000吨以上。
与往年不同,除了上述盐湖产量对供需关系的季节性波动影响外,今年二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因偶发性事件受到需求端逐步减弱的冲击,二季度锂盐环节面临一定的库存压力。
21世纪资本研究院根据第三方行研机构的数据库显示,年初至3月11日碳酸锂社会工厂库存始终处于下降阶段,此后小幅上升至今年5月底。
上述数据库样本由国内多家头部锂盐企业的库存数据组成,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另外,这些库存变动数据也与碳酸锂价格变动节点基本一致。
百川盈孚的数据显示,在库存下降期间,碳酸锂市场均价从每吨28万元上涨到近52万元,在库存回升期间,碳酸锂从52万元下降到47.5万元左右。
5月底6月初,汽车需求逐步回升,库存数据再次小幅下降,碳酸锂价格开始松动。
短信锂业首席分析师马睿有同样的判断,“2022年初,国内碳酸锂处于去库存阶段,进口减量使得碳酸锂去库存的程度也明显加深。 到二季度,随着青海等地区盐湖供应量回升……在供应增加需求减弱的供需面上,国内碳酸锂市场暂时逆转为疲软。 ”根据她的预估,下半年碳酸锂市场将多维持小幅去库存的步伐,四季度将进入年末采购阶段,国内外需求快速上升,或者GDP缺口进一步加大,碳酸锂现货报价上升。
对比本轮锂价上涨周期,2020年2021年锂盐价格上涨节点也分别从2020年10月中旬2021年8月上旬开始。
因此,在年内整体供需偏紧的背景下,下半年锂盐价格仍有可能飙升。 当然,具体幅度如何,还需要观察上述库存的撤除程度和需求侧的恢复情况。
成长股与周期股的讨论
锂盐行业景气度下半年仍将保持高位,但企业间收益在成本上仍将出现一定分化。
但上述预期只能解决企业盈利趋势问题,知道上市公司今年能赚多少钱,但无法解决二级市场情绪资金预期等变量。
仅以锂矿指数为例,该指数中包含大部分锂矿个股,近两年呈现出宽幅波动趋势。
板块整体投资逻辑向好,“锂盐上涨——企业收益上升——估值下降——股价上涨”,但锂盐上涨并不等同于锂矿股上涨,上半年反而呈现“负相关”趋势。
例如,2021年一季度,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底,该板块已经出现了两次产品价格与股价的“背离”,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第二次。
今年年初,碳酸锂等锂盐价格势如破竹,行业利润率迅速扩大,但股价连续调整,多数股票收盘幅度超过40%。
截至4月底,锂盐保持高位放缓,但锂矿指数上涨78.4%,创历史新高,同时多股形成期涨幅超过100%。
在近2月大幅涨幅积累的背景下,二级市场也已经出现分歧。 这一点从部分基金在第二季度增减锂业双雄中可见一斑。
实际上,对于锂矿板块是应该采用周期股还是成长股的估值标准,市场方面的讨论也没有停止。
一位重仓锂盐板块的基金经理认为,应该采用成长股20至30倍的估值标准,而目前许多一体化锂盐厂商的估值只有10倍出头。
另一种声音认为,随着近两年新增产能的释放,后续供需关系逆转后,面临高位回落的风险,与其他周期行业一样,只能获得10倍左右的估值。
估值基准难以统一,加上近2月累计大幅涨幅,锂矿股在近期高位回落后开始寻找方向。
对此,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锂矿锂盐行业的景气度来自汽车渗透率提升带来的需求增长,其他成熟周期行业需求“总盘”保持相对稳定,像锂盐一样需求侧难以实现50%以上的增长。
同时,在二季度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锂矿锂盐价格保持平稳,价格运行独立于整体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更多地受到自身供求关系因素的影响。
根据以上观点,中短期可以将锂矿股份视为成长股,后期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对成熟,其评价体系可以转化为周期股。
当然,成长股周期股的争论现阶段还不能说是对错,只有从二级市场交易中出来的价格才是正确的。
另外,市场情绪资金预期等因素也会影响二级市场估值水平,不足10倍,甚至不足5倍如果不能确定,也是安全的。
极端周期股情况为中远海控,公司上半年EPS为4.02元,卖方2022年利润预期为6.97元。
但截至7月20日收盘,公司股价仅为14.5元,估值仅相当于2.08倍。
1g
发表评论